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介紹+規則】El Burro: A La Granja Game 莊園小毛驢 (《大莊園》改編遊戲)

圖片
(本文圖片來源: BGG ) 「十年如一日,系列作帶你建立更深更廣的莊園!」 一轉眼 《 大莊園 》 (La Granja) 已經是近 10 年前的遊戲了,數年如一日,當看到這款遊戲的續作《 莊園小毛驢 》(El Burro: A La Granja Game) 在 Gamefound 集資時,回憶整個湧現, 當時的台灣桌遊環境我認為最舒服也最讓人投入,沒有太誇張的商業氣息 ,同時也在當時透過桌遊交了不少好朋友,所以對 《 大莊園 》 很有好感,遊戲本身也是好玩, 更重要的是十年後的現在,我還是對桌遊有相當的熱忱,繼續介紹我喜歡的遊戲。 《 莊園小毛驢 》在剛釋出消息的時候就讓我十分好奇,到底還有哪些內容可以改或提升?在看遊戲內容之前, 我對出版社還是找來  Harald Lieske 製作美術相當感動 ,他那獨特的水彩插畫風格清新優雅,不只視覺上看起來舒服也相當貼和遊戲的農村背景,相比現今一堆極度寫實、AI 感的美術讓人 審美疲勞 ,  Harald Lieske  的美術反而讓這款遊戲變得有特色,給出版社按個讚。 如果你還不知道 《 大莊園 》 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可以參考底下的延伸閱讀連結。 延伸閱讀: 【介紹+開箱+規則+卡表】La Granja 大莊園 【規則】La Granja: No Siesta 大莊園:骰子遊戲

【介紹+規則】Books of Time 時光之書

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BGG ) 「你需要一個有炫炮配件的遊戲?」 《 時光之書 》(Books of Time) 最早釋出消息時,打的噱頭就是遊戲用了 活頁資料夾 ,可以讓你把牌當做書頁一樣插入,而且 翻書頁也是機制的一部分 ,實在讓人好奇遊戲怎麼運作,消息一放果然吸引不少目光。 我一直認為 遊戲有兩種演進的方向 ,一種是利用現有配件進行機制上的變革,這是多數遊戲常見的演進方向,另一種就是新媒介的引進與實體配件的進化,連帶因此產生新機制。 新媒介的引入會為遊戲帶來新面貌,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好比說近幾年來的 「科技桌遊」 就是運用了不少數位媒體與媒介帶給玩家不同以往的遊戲體驗;至於實體配件進化這件事,過去我們所熟知的遊戲配件主要以紙、木頭、塑料骰子為主,如果有用到不同以往的配件 (材質、型態上的不同),通常都只會出現在「玩具」裡,這是因為 不同型態且較複雜的配件可以提供較高的娛樂性 ,但多數桌遊,除非是家庭遊戲還是派對遊戲,高娛樂性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也因此就不需要用到那些特別的配件。今天介紹的《 時光之書 》,就是用到了新型態的配件,也連帶 讓一些過去可能比較難用傳統配件執行的機制,得以順利展開。

【介紹+規則】Trio / Nana 三條七

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BGG )   「當《連連看》遇上《終極密碼》?」 最近這款《 三條七 》(Trio) 在歐洲登陸,也開始慢慢出現在玩家的遊戲桌上。 這款遊戲原名 Nana ,也就是日文「7」的意思,和遊戲中收集三條七就獲勝這個目標有關,是個快速墊檔小品,美術也非常可愛,也許是視覺看起來太輕,儘管遊戲美術對這遊戲沒有絲毫影響,這款遊戲後來還是改成墨西哥亡靈節的「重口味」風格。 《 三條七 》其實就是《 連連看 》這個撲克遊戲的進階玩法 (這遊戲我印象中是叫《 釣魚遊戲 》,但在維基百科上,《 釣魚遊戲 》被稱為《 撿紅點 》(奇怪?也許各地叫法不同吧) ,日本則稱《 神經衰弱 》,遊戲玩法是把所有牌都正面朝下放置,然後只要翻到一樣的就可以收下繼續遊戲,翻到不同的就要停止回合換下一家), 遊戲核心體驗不變,但因為規則多了一點變化,整個讓原本的《 連連看 》更加有趣! (Nana 的卡牌美術,我很喜歡!活潑搶眼) 過去我曾經提過《 斯凱喬 》(Skyjo) 遊戲疑雲,這裡所提的《 斯凱喬 》,其實也只是撲克遊戲《 高爾夫 》(Golf) 的 「超微小變體」 ,根本說不上有任何原創的東西,但是在歐美賣得嚇嚇叫,如果這遊戲行得通,其實多數撲克遊戲你只要改一個小地方,你就可以重新推出說這是一款新遊戲,我個人是對這樣的設計 嗤之以鼻 。會特別先提這個是因為,《 三條七 》其實也是過去《 連連看 》的衍伸玩法,但是這裡因為改動較多,和《 連連看 》的情況已經有很大的不同, 視為是一款新遊戲,我認為是合理的。 首先《 三條七 》與過去《 連連看 》不同的地方在於要翻 3 張相同數字的牌、獲勝條件為湊到三張是或是三組任意數字三條,以及遊戲過程不只有場中央的牌,還有玩家的手牌可以翻,翻的條件則是只能翻頭 (數字小) 或尾 (數字大) 的牌,光這三點就與過去的《 連連看 》有非常大的不同。 其中在只能翻頭或尾的設計上,讓遊戲不單只有賭運跟記憶,還多加一層數字邏輯推理的成分,可以說是這遊戲的小驚喜。 延伸閱讀: 【規則】Skyjo 斯凱喬 (《高爾夫》家族遊戲疑雲?) (新版設計,不會說很差,但就覺得為何要改掉日本的,封面其實也不好看.....) 手上的牌按數字順序排列,玩家只能頭尾翻牌這個設計,讓我想到《 終極密碼 》(Da Vinci Code) 這款遊戲,玩家...

【開箱+規則】The Guild of Merchant Explorers 經商探險家公會

圖片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 BGG ) 「有脈絡的設計,設計師的系統與特色」 澳洲設計師 Matthew Dunstan 近期有非常高的討論度,一來是新作《 下一站:倫敦 》(Next Station: London) 進入 德國年度遊戲大獎 (Spiel des Jahres) 的最終決選,很多人都蠻看好這款奪名。除了《 下一站:倫敦 》以外,其實去年它還有一款《 經商探險家公會 》(The Guild of Merchant Explorers) 也受到很多關注, 多個作品好評連連,討論度極高,要人不注意都難。 話說從它近期的幾個作品加上剛出的《 先鋒鐵路 》(Pioneer Rails) 來看,不難看出他對 「 網絡與路線建立 」 (Network and Route Building) 這種機制類型相當喜愛,接連幾款作品都是圍繞這個機制做出一些變化。 「 網絡與路線建立 」 這樣的機制最常出現在鐵路相關主題的遊戲中,因為玩家在遊戲中會透過建立不同點之間的連線來達成一些目標,同時也會因為不同連線的建立使網絡逐漸擴大,最經典的遊戲莫過於《 鐵道任務 》(Ticket to Ride),算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機制了。 延伸閱讀: 【介紹+開箱+簡易規則】Next Station: London 下一站:倫敦 + 發車日促銷品

【介紹+規則】Tipperary 提伯雷立

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BGG )   「走味的『瞭望台』?持續內部消耗的出版社?」 曾幾何時,每次只要  Lookout Games 有推出新遊戲,絕對是萬眾矚目,各種大大小小策略遊戲受到玩家追捧, 但近幾年來不知道何故,覺得它們家的遊戲越來越重複 ,或者一直拿過去的老本出來不停翻玩。去年推出《 蝙蝠農家 》(Atiwa) 既視感滿滿、毫無誠意的《 農家樂 15 周年 》(Agricola 15)、不知道學到哪個出版社愛出大盒的《 斯凱島:大盒版 》(Isle of Skye: Big Box),或者根本只是換皮的《 貨運疊疊樂:拼布對決遊戲 》(Stack'n Stuff: A Patchwork Game) 等,各種 「尻爆」 玩家的出版品真的是讓大家看不懂,更別說那些玩法毫無創新、然後一直有過去遊戲幽靈附體的新遊戲了。 像今年準備要上的《 曼荼羅:圖案續集 》(Pattern) 也是繼續尻舊作《 曼荼羅 》(MANDALA),真的讓人好奇,到底過去那個總是有許多令人驚艷作品的  Lookout Games  哪裡去了。近期的《 提伯雷立 》(Tipperary) 也有滿滿過去遊戲「變體版」的感受,讓一直有在追它們家遊戲的玩家如我慢慢失去一些追它們新遊戲的動力。 最近德國這款剛上架 ,逛桌遊店的時候看到還好有先忍住沒買。 延伸閱讀: 【介紹+開箱+規則】Isle of Skye: From Chieftain to King 斯凱島 【開箱+規則】Patchwork 拼布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