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3的文章

【開箱+規則】Savernake Forest 秋意森林

圖片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 BGG ) 「中秋就玩這一款!」 唰唰唰~~,卡牌放完就下一張,不知不覺一局就這樣結束! 快節奏的《 秋意森林 》(Savernake Forest) 是一款 路線 / 路網建立 (Route/Network Building)、 檯面建構 (Tableau Building) 類型的抽象遊戲,遊戲中你每回合會拚放一隻動物或是小徑到你 4x4 的森林中,遊戲結束時看看你動物的路徑上有沒有可以得分的食物,以此來獲得分數並贏得遊戲勝利。 遊戲整個過程每個人只需要 放置 15 張牌 ,遊戲一眨眼就不見 ,就好比如果你喜歡《 多米諾王國 》(Kingdomino) 這樣的遊戲步調與節奏的話,《 秋意森林 》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遊戲! 延伸閱讀: 【規則】Kingdomino 多米諾王國

【介紹+規則】Beacon Patrol 北海巡邏隊

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BGG ) 「一起探索北海吧!」 作為一個 全方位的遊戲相關創作者 ,我也非常喜歡自己設計遊戲、自己做美術、自己出版的 獨立設計師 ,就如同這次要介紹的《 北海巡邏隊 》(Beacon Patrol) 一樣,對我來說有一種 「同事」 的好感;設計師  Torben Ratzlaff 是一個可以多工的天才,設計、美術、其它科技類的東西,全都難不倒他,這從他 個人網站 就可以窺知一二。 《 北海巡邏隊 》是一個相當 「柔性」的「環境議題類」桌遊 ,所謂的柔性指的是它本質真的就是在玩,並沒有要什麼「說教意味」濃厚、或是具「教育意義」的內容在,但玩過遊戲後,你會有一種原來背後是在說環境議題的恍然大悟。 個人真的對那些刻意提倡某種議題或是說玩過遊戲就可以了解某某議題類型的遊戲很感冒 ,台灣似乎有很多這樣的遊戲,尤其是公家機關部門所推出的。簡單來說,我過去也偶爾提到,這跟台灣長期以來的教育和價值觀有關,感覺「玩」這件事是不好的,所以得用一堆「有教育意義」等東西來包裝,以掩飾「玩」這件事的負面觀感,真的,都什麼時代了,慢慢改正這種觀念吧; 桌遊就是要玩、玩就是玩、盡情的玩、沒有負擔的玩!

【介紹+規則】The Cathedral of Orléans 奧爾良大教堂

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BGG ) 「自己記不如大家記。合作型抽袋構築!」 作為經典的 「抽袋構築」 (bag building) 遊戲之一,《 奧爾良 》(Orléans) 幾乎已成為想要玩抽袋遊戲的玩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作品,也因此,每年都會有一「拖拉庫」的《 奧爾良 》衍生物,有時是迷你擴充、有時是大擴、相關作品,讓玩家荷包忙得不得了 (遠望慘淪「配件包」的《 奧爾良:故事 》(Orléans Stories) ......) 。 這次焦點終於回到故事的起點 ─ 教堂本身,在新的《 奧爾良大教堂 》(The Cathedral of Orléans) 中,玩家這回要一起合作建造 奧爾良聖十字主教座堂 ,只要在 限時內 完成這個目標,玩家就會一起獲勝。 通常合作遊戲真的不是我的菜 ,但想著好久沒關注這個「老品牌」了,來看看還有什麼新花樣可以變,翻了翻規則覺得不難,所以來分享一下。 延伸閱讀: 【介紹+開箱+規則】Orléans 奧爾良

【開箱+規則】Amun Re: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亞蒙拉 (二十周年版)

圖片
(本文部分圖片來: BGG ) 「如果有所謂的桌遊教科書......」 你知道為什麼一直都有這麼多經典遊戲再版嗎? 因為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批開始有桌遊喜好的新血加入,新版本讓這些新玩家也有機會嘗試經典遊戲,反正這些人的錢不賺白不賺 (喂)。開個玩笑,其實新版本很多時候除了商業上的考量, 也隱含著「機制更新」以及「與時俱進的視覺包裝」這兩種面向 。過去推出的遊戲可能在規則小地方有缺陷,或是得到更多玩家反饋後,激發出版社或設計師思考調整的可能性,目的都是為了讓遊戲更好玩;美術的部分隨著時代演進,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符合該時期的視覺風格誕生,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舊愛最美」,但這樣的調整也不全然是壞事。 《 亞蒙拉 》(Amun Re) 作為  Reiner Knizia 的經典作品之一,再版是可預期的事,但其實我一直以來對這款都沒有太大的熱誠,也許是因為它是一款 「完美的作品」 ,可預期的遊戲流程讓遊戲本身帶來的「意外」大大的減少,只留下玩家之間彼此的對峙與不確定性,讓我沒有那麼有愛。 何謂「完美」? 仔細看《 亞蒙拉 》的遊戲架構,它其實是一個非常 「學院派」的作品 ,如果有所謂的桌遊教科書,那它絕對是一款有著 「起、承、轉、合」的好作品 ,個人認為以現代桌遊演進的角度來看,作品雖好但是匠味十足,是否收藏就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了。